没办法,这个世界一切的美好都逃不开物理规律。
这也让人们下意识的忽略了,在放彩纸炮的时候,因为厚重的宇航服不方便操作,所以必须两个人配合。
这大概也是专门来四个人举办这场欢迎仪式的原因。
理查德下意识的冲着对面来迎接的四个人招了招手。
这个时候暂时没办法进行对话交流不过大家有比划出手势就足够了。
接下来就是跟着来迎接的宇航员一起返回基地。
这也再次让理查德开始了新奇的体验。
行走在月球上,稍微用力人就「飞」了起来———
好在他们在地球上已经在模拟区做了相关训练。
理查德也深深牢记教官跟他的言传身教。月球上的任何动作严禁快!
因为在低重力环境下,加速容易,但减速跟控制方向非常难。
小心翼翼的跟着来迎接的四位宇航员行进了一百多米之后,他跟托马斯就已经习惯了月球的行走方式。
两人手牵着手,缓慢的迈出步子,即便如此依然给人一种跳跃的感觉。
这种感觉非常新奇,跟飞船上失重的状态不太一样。更难控制,尤其是落地时,脚下那种坚硬的触感,让他有种莫名的感觉这就是月球啊!
强大具象化
同一时间,乔喻正在燕北大学的百年大礼堂里给华清、燕北两所大学的理学院新生们做宣讲。
理查德带着托马斯登陆月球的时间是华夏时间下午三点二十分左右。
这个时间显然对西大其实并不友好。但没办法,他这边只管勾起那些人的好奇心。
不可能事事都照顾到他们的时间。
至于他不亲自去看这场直播原因主要有两个。
乔喻本就是登月计划的总指挥,月球基地的建设进展他都非常清楚。
他的电脑里不但有整套科研基地的设计图,每天都还有高清图片发过来。
可以说他是一天天看着那个地方从一片的乱土堆,开始逐渐变得整齐有序。
所以早就没了新鲜感。
另一方面则在于他其实一直想自己上月球看看。
寸土寸金的月球科研基地还专门为他准备了一间大概二十平的办公室。
别小看这二十平。如果真要算价值的话,就是比尔·盖茨那栋当年被估值17
亿美元的别墅起码得干栋才能换。
这还是算的上个十年的美元价值。如果换到现在还得翻倍。
然而没什么卵用。
因为乔喻虽然很早就想亲自到月球去看看,甚至提交了申请,但很可惜,没通过。
可以说自从乔喻拿到菲尔兹奖之后,基本上所有事都顺着他。唯独这件事,
哪怕经过估算,安全系数已经达到八十以上,还是直接被上头否了。
没半点商量那种。
偏偏这件事乔喻找谁都没用。毕竟想登上飞船要经过的审核太多了,太困难了。
也没人有这个胆子真把他给放进去。
所以干脆挑了这个时候给燕北大学跟华清大学特殊班级的学生们做宣讲。
这也是学校给他安排的任务。
乔喻是目前两所学校唯一一位有正式教授编制,但没有硬性教学要求的教授了。
所以学校安排下来每年给一帮天才少年做做宣讲这种事他也不好意思拒绝。
用校领导的话说就是这属于学术偶像的用法。乔喻可是新一代的小天才心目中绝对的偶像,全世界最年轻的菲尔兹奖获得者更是世界上唯一一个不到二十岁就拿到了数学界至高奖项的学者。
还解决了黎曼猜想这种世纪数学难题。并提出并完善了一套数学纲领,并通过这套纲领为华夏解决了数个现实技术难题——
对于新一代的真心喜欢数学的年轻人来说,乔喻如果不是偶像,他们真就不知道该崇拜谁了。
哪怕是历史上的那些知名数学家,包括牛顿、黎曼、高斯、费马等等跟乔喻比起来似乎都差了些。
冯·诺依曼也只能说在某些方面跟乔喻很像。
尤其是乔喻的诸多成就在当代是没有任何争议的。
就连他构造的体系现在都直接以他的名字来命名。
就好像微积分既然没有叫牛顿积分,也没有叫莱布尼兹积分包括乔喻的导师都不敢居功。
这些可不是臆测,而是现实中由言真接受采访时说的原话。
老由当时甚至还跟主持人开了个玩笑。
「你可千万别把乔喻获得成就,说得跟我有什么关系一样。这我是不敢认的。
其实在我们数学界导师对学生的帮助是最小的。只能帮学生选个题。
如果我敢贸然认领这份功劳,我的导师怕是会生气的。你可别害我。」
这句话让当时记者挺尴尬的。
但没办法田言真很清楚,如
BL耽美